津滨海讯(记者 简讯)近日,由文化和旅游部组织开展的智慧图书馆创新应用优秀案例评选结果出炉,全国共遴选出19个优秀案例,其中中新友好图书馆报送的《馆藏图书全流程智慧化流通管理体系》荣耀登榜,并成为天津市**入选项目。这也是中新友好图书馆自2023年10月以《智能机器人在图书馆的应用》项目入选2023年文化和旅游数字化创新示范优秀案例后,半年内再次荣获国家级荣誉!
为综合提升场馆智慧化管理水平,全面探索智慧图书馆运营新模式,中新友好图书馆充分利用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对传统图书流通业务进行了革新,陆续推出了智能分拣还书系统、智能搬运机器人、智能盘点机器人、智慧监管平台等系统,搭建了包含图书分拣、搬运、盘点、调度等核心业务的馆藏图书全流程智慧化流通管理体系,实现了图书馆高效率、智能化流通管理。
成功研发智能分拣还书系统,实现自助式还书分拣。系统充分借鉴仓储物流*新技术,综合运用了RFID、传感器感知、机器学习和自动控制等先进技术,能够自主完成图书归还、分拣以及搬运等操作,有效解决了人工分拣费时、费力、易出错的难题,节省了人力和时间成本,大幅提高了图书分拣准确率。
为实现智能化图书搬运和及时上架,中新友好图书馆研发推出了智能搬运机器人项目。项目将繁重、枯燥的图书搬运工作交由机器人处理,机器人自主实现图书跨楼层、跨区域自主搬运以及馆员跟随搬运等任务,搬运效率每天可达25000册,大幅缩短了图书流转时间。
为解决传统图书盘点工作量大、周期长、准确率低等痛点,中新友好图书馆在行业内率先推出了高频RFID智能盘点机器人。3台机器人每晚可对全馆图书实现自动化精准盘点,工作效率是人工盘点的数十倍,将馆员从机械的重复性劳动中解放出来,彻底解决了图书馆周期性闭馆人工盘点的困扰,大幅提高了图书排架准确率,让图书检索更加精准。
为了实现智慧流通管理体系的全流程闭环管理,推动智慧图书馆高效率、精细化运营,中新友好图书馆定制开发了智慧监管平台。平台将全馆1000余套系统设备、千万级别的业务数据纳入统一平台进行一站式监控管理,综合实现全时空要素立体感知,全流程数据共享利用,全场景智能协同管控,全业务系统实时监控,*大限度提高了智慧图书馆运营管理效率,降低了运营成本,提升了智慧流通管理体系综合性管理水平。
为进一步完善流程管理体系,建立标准化管理与服务流程,中新友好图书馆成功申报并高分通过了国家标准化委员会第七批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综合标准化试点项目。通过试点创建,中新友好图书馆先后编制了包括《智能分拣还书系统管理规范》《智能搬运机器人管理规范》《智能盘点机器人管理规范》《智慧监管平台管理规范》等在内的240余项标准,形成了更加规范化的运行管理体系。
中新友好图书馆在管理业务中充分应用人工智能、5G、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成功搭建了馆藏图书全流程智慧化流通管理体系,变革了图书分拣、搬运、盘点等传统业务管理模式,大幅提升了图书管理效率,缓解了人员紧缺的状况。中新友好图书馆始终坚持以管理促服务,将智慧流通管理体系与手机扫码借书、刷脸借书、机器人导航找书、汽车穿梭还书等近50项智慧服务紧密结合,构建了联通馆内馆外、聚合线上线下的高覆盖智慧服务应用场景,*大程度满足读者大众化、分众化、个性化阅读需求,实现了服务的提质增效,探索了一条公共图书馆智慧化管理新路径。
中新友好图书馆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该馆将充分发挥典型示范作用,持续推进智慧图书馆建设先行先试,加快引领带动公共图书馆智慧化转型升级,为全国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提供能复制可推广的生态城样本。(中新友好图书馆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