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FID智慧图书馆|图书管理系统|电子图书馆软件-河南亿火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保定智慧图书馆的建设与发展探究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11-20

马安宁 王 轩 山东省图书馆

智慧时代的到来推动图书馆朝着智慧化的方向发展。文章探讨了智慧图书馆的内涵和研究背 景,分析了智慧图书馆在当前建设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给出了智慧图书馆发展的相关建议,以 便于更好地体现智慧图书馆的价值和意义。

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及人工智能等技术 的兴起引发了科技和产业的变革,掀起 了新时代的信息化浪潮。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智 慧”理念应运而生。随着“智慧”理念的提出,各行 各业都在朝着智慧化发展,“智慧城市”“智慧社 会”等概念发展快速。图书馆作为科学文化教育事业 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要顺应时代潮流,实现自身的转 型升级,向智慧化方向变革发展,从而为读者提供更 具智慧化的信息与知识服务。

智慧图书馆的内涵

“智慧图书馆”一词*早由芬兰奥卢大学图书馆 学者Aittola在2003年提出,他在一篇会议论文中 提出了“Smart library”的概念,并指出“智慧 图书馆是不受空间限制、可被感知的移动图书馆服 务 ” [1]。直到近年来,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和“智 慧”理念的提出,智慧图书馆这一概念才被人们所熟 知。智慧图书馆是传统图书馆馆藏文化的智慧化展 示,它立足于互联网平台,借助云计算、人工智能、 物联网、区块链、RFID等现代化信息技术和智能设 备,科学整合图书馆信息资源,并将各项数字资源与 读者需求相结合,实现图书馆数字化和智慧化服务, 提高馆藏资源的使用率。

智慧图书馆的研究背景与意义

智慧图书馆是技术变革的必然结果

信息处理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物联网、大数据 及云计算等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为图书馆工作的创 新发展和转型升级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技术变革 所带来的颠覆性改变推动了智慧化发展,使图书馆走 到了智慧化变革的十字路口。

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图书馆必须紧跟现代社会变革发展的脚步,利用物联网等智能感知技术,发展 成为万物互联、智能感知、深度整合、个性互动的智 慧图书馆,从而体现出图书馆的服务价值和功能属 性。因此,智慧图书馆是技术变革的必然结果。

智慧图书馆是读者需求转变的必然选择

读者的需求是图书馆发展的动力源泉,是图书馆 转型升级的根本动力。随着智能手机、移动网络和信 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读者获取信息的方式以及读者对 信息的需求发生了巨大变化。读者在获取和使用信息 的过程中更多地体现出移动化、社交化和个性化的需 求特征[2]。

读者需求的转变要求图书馆必须创新服务模式, 顺应新时代读者的需求变化,以物联网等智能感知技 术催生新型服务业态,满足读者对更高品质图书馆 服务的期待与需求,促进图书馆信息化、智慧化转 型升级。

我国智慧图书馆建设面临的问题

智慧图书馆建设目标不明确

智慧图书馆是指在保证图书馆功能定位和核心属 性不变的基础上,把图书馆资源、图书馆空间和图书 馆服务整合在一起,不断拓展自身的价值和功能,使 之成为综合性资源中心。目前,许多图书馆对建设成 什么样的智慧图书馆这一目标并不明确。 大多数图书馆只是对诸多的新型信息技术进行简 单应用,忽视了智慧图书馆的信息化可持续建设和智 慧服务的发展,没有建立长远的目标规划。这导致智 慧图书馆的建设和发展还处在初步阶段,还未能将理 论研究落地实现。智慧图书馆不仅要向读者提供纸质 资源、数字资源和引导工作,还要能够利用大数据等 现代信息技术,发现用户的潜在需求。

智慧图书馆服务内容不精细

智慧图书馆的智慧化不仅体现在图书馆馆藏资源 获取的便利和高效,更体现为服务内容的智慧化和个 性化。将新型信息技术应用到图书馆转型升级建设 中,是智慧图书馆建设的基础,而如何深度利用各种 信息技术,提供精细的服务内容,更好地发挥其价 值,实现1+1>2的效果,是图书馆智慧化建设需要考虑 的问题。

现阶段,很多图书馆并未利用信息化技术和文献 计量工具去深入挖掘海量的借阅历史文献资料、读者 的意见需求等数据,以此来分析读者的借阅偏好和知 识需求,将读者需求与图书馆服务内容相衔接,为读 者提供有针对性的信息资源或解决方案。因此,提供精 细的服务内容是智慧图书馆服务内容变革的重要方向。

智慧图书馆馆员队伍不专业

图书馆馆员是图书馆的主体要素,是智慧图书馆 的创造者和建设者。因此,图书馆馆员在智慧图书馆 的发展过程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目前,智慧图书 馆建设存在图书馆馆员队伍结构和知识结构不匹配的 问题。许多图书馆还未能及时调整馆员队伍结构,提 高与智慧图书馆网络信息建设、组织与服务等相关专 业的工作人员比例,无法适应新型技术和专业知识的 更高要求。

同时,现有图书馆馆员的知识结构未能及时调 整,没有系统地进行新技术和新知识的学习与研究, 无法全面理解新技术并灵活运用新技术,为读者提供 智慧的借阅服务和增值服务。智慧图书馆要求图书馆 馆员具备较高的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否则图书馆将 难以真正实现智慧化。

智慧图书馆建设的相关建议

提升信息服务水平

智慧图书馆应通过提升服务水平增强图书馆的智 慧服务能力,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努力。

1.科学定位图书馆智慧化目标

图书馆要根据现状和现有资金条件,深入分析建 设理念、体系结构和功能布局,从硬件、软件、资源和服务等方面进行科学思考,建立合理的发展机制。

2.加强信息技术服务

图书馆要完善定位系统、传感设备、云平台等相 关基础设施建设,建立智能预约系统、智能清点系 统、智能推荐系统等高效便捷平台。

3.实现书籍精准智能推送

图书馆馆藏资源众多,不便于读者精准查找自己 所需要的书籍。可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对读 者群体类型、阅读层次、阅读偏好和信息行为等进行 深入分析,向读者推送个性化定制书单,有针对性地 提供全面高效的信息和资源服务。

加强馆员队伍建设

智慧馆员是智慧图书馆建设的重要推动者,图书 馆要完善馆员队伍专业结构和知识结构,打造适应智 慧化建设需要的馆员队伍。

1.提高图书馆馆员准入门槛

图书馆要注重选拔掌握图书馆学知识、信息知 识、网络知识和新型服务理念的复合型人才,任用具 有智慧服务能力的智慧馆员,主动适应智慧图书馆的 建设要求。

2.加强培养现有馆员的技术能力和专业能力

图书馆要重视馆员的发展,制定系统的培养计 划,定期对图书馆馆员进行专业技能培训,并开展先 进设备使用指导,确保馆员能够熟练掌握设备操作方 法,快速准确地获取信息资源。

3.激发图书馆员的自主学习能力

智慧图书馆对图书馆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自主 学习成为图书馆馆员职业发展的**需求。图书馆可 以设置考核奖励机制激励馆员自主学习,通过表彰奖 励让馆员主动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提升自己的专业技 术水平,以便更好地为读者提供智慧服务。

加强馆际智慧合作

为了打破时空限制,方便读者获取更丰富的馆藏 资源,图书馆应当加强馆际智慧合作,组建智慧图书 馆联盟,实现馆藏资源共建共享。图书馆可以整合其 他图书馆馆藏资源、加强行业交流与合作两个方面增 强馆际之间的合作。

1.整合其他图书馆馆藏资源

图书馆可以组建特色资源服务联盟,共享馆藏特 色资源,实现馆藏资源跨馆际、跨地域流动,提高馆 藏利用率,实现资源集成使用。

2.加强图书馆行业交流与合作

充分发挥图书馆行业的组织作用,加强图书馆在 人才培养、业务改进、新技术应用及智慧服务等方面 的合作与交流,群策群力,集思广益,进一步推动图 书馆资源的共建共享,增强行业凝聚力。 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颠覆性信息技术变 革所带来的数字红利,推动了社会智慧化的发展。智 慧化时代背景下,图书馆转型升级为智慧图书馆是大 势所趋。各图书馆应顺应发展趋势,把握图书馆转型 发展契机,立足自身实际,积极探索智慧化发展道 路,通过提升信息服务水平、加强馆员队伍建设、加 强馆际合作等方式提升图书馆智慧服务能力和水平, 让馆藏资源“活”起来,满足读者对信息的需求,积 极推进智慧图书馆的建设与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巧玲.智慧时代国内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研究[D]. 福建师范大学,2014.

[2]吴海茹.智慧图书馆构建探究[J].河北科技图 苑,2014(03):27-30.

 

联系我们

工作时间 9:00-20:00
微信二维码
opyright ©2023河南亿火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豫ICP备2023018280号  XML地图  
北京 | 天津 | 河北 | 山西 | 内蒙古 | 辽宁 | 吉林 | 黑龙江 | 上海 | 江苏 | 浙江 | 安徽 | 福建 | 江西 | 山东 | 河南 | 湖北 | 湖南 | 广东 | 广西 | 海南 | 重庆 | 四川 | 贵州 | 云南 | 西藏 | 陕西 | 甘肃 | 青海 | 宁夏 | 新疆 |